6月11日是第11個中國文化遺產日,市文廣新局把文化民生工程與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文化民生工程與非遺保護傳承資源共享,相互促進。
以公共文化場館開放為陣地,集中舉辦非遺展演展示。6月11日上午,在壽縣文化館孔廟大成殿前舉行了淮南市非遺項目展演活動,來自全市各縣區(qū)的非遺傳承人表演了花鼓燈、抬閣肘閣、推劇、壽州大鼓、壽州鑼鼓等非遺項目。在壽縣博物館門前設置了展臺、展板,既宣傳了文化遺產知識,也吸引了更多的群眾走進公共文化場館。
以“送戲進萬村”農村演出為載體,助推非遺走進美好鄉(xiāng)村。在文化遺產日期間,各縣區(qū)紛紛挖掘各自特色非遺資源,組織安排了一些適合傳唱、宜于表演的省、市級非遺項目,列入“送戲進萬村”節(jié)目單,通過“送戲進萬村”這一文化民生工程,助推非遺走進美好鄉(xiāng)村。
大力開展宣傳報道,實現文化民生工程與非遺傳承共同推進。6月8日,在《淮南日報》專版介紹了淮南市文化遺產資源,文物資源的概況。文廣新局領導走進淮南廣播電臺《行風熱線》欄目,就文化民生工程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工作如何緊密結合進行了宣傳介紹。在文化遺產日期間,通過節(jié)日效應,積極宣傳文化民生工程,使更多的人了解非遺,關注民生;通過文化民生工程品牌,全力助推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實現文化民生工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優(yōu)勢互補,全面推進。
(記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