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深化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為抓手,大力營造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文明交通良好氛圍——文明始于心 交通踐于行
斑馬線前,機動車主動停下禮讓行人;信號燈前,行人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各大路口,交通志愿者手舉小紅旗,細致負責地進行安全文明出行勸導……漫步在秋日的淮南街頭,你會發(fā)現(xiàn),文明交通已成為這座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文明,可以涵養(yǎng)一座城,交通文明,又是這座城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進程中,我市將文明交通作為其中一項重點工作,全員發(fā)動,常抓不懈,努力營造安全、有序、暢通的交通環(huán)境,推動形成人人參與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圍,讓“秩序之花”在城區(qū)各處盛開綻放。
加強秩序整治,力保文明出行“四提升”
“在涉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未戴頭盔頭部受傷致死的比例占到該類事故死亡總數(shù)的80%以上。騎行安全、從頭開始,要規(guī)范戴頭盔,為出行加把‘安全鎖’……”8月30日上午,在洞山中路與廣場路交口,執(zhí)勤交警對一名騎電動車帶了頭盔卻未佩戴的市民現(xiàn)場進行了批評教育。
良好交通秩序的形成,離不開執(zhí)法部門的“嚴管模式”。作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主力軍,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結合“網(wǎng)格化”路長制,將城區(qū)29個重點路口、37條重點主次干道的文明交通秩序管理責任落實到每一名路長,通過深入開展“車輛規(guī)范停放、文明交通出行、交通設施完善”三個專項治理工程,確保實現(xiàn)車輛停放秩序、路口路段動態(tài)交通秩序、市民文明交通意識和交通設施完善水平四個明顯提升目標。
針對行人闖紅燈、橫穿道路、非機動車不各行其道、逆向行駛、機動車車窗拋物、不禮讓斑馬線等各類交通違法行為,交警支隊按照“集中整治”+“常態(tài)治理”并舉措施,支隊領導及機關民警輔警全員上路,設置不少于30處集中整治點,形成重拳整治的高壓嚴管態(tài)勢,構建全市嚴管“一盤棋”格局。
今年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啟動以來,交警支隊進一步加強交通管理,合理設置執(zhí)勤查緝點,嚴查酒駕醉駕違法犯罪行為,同步查處超員、不系安全帶、不戴安全頭盔等顯性交通違法行為,結合實際查處毒駕、涉牌涉證、疲勞駕駛、非法改裝車輛“炸街”擾民等突出交通違法行為。據(jù)統(tǒng)計,目前累計開展全市集中整治交通違法行為統(tǒng)一行動21次,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20.25萬余起,其中,查處酒后駕駛違法行為495起(含醉酒171起),客車超員1517起,超速駕駛6029起,涉牌涉證類違法行為273起,有效凈化了全市道路交通環(huán)境。7月份以來,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數(shù)、亡人數(shù)、受傷數(shù)、損失數(shù)分別環(huán)比下降26%、30%、39.4%、1.9%。
完善交通設施,建立文明出行“硬保障”
家住淮河新城三期的李女士,每天要給孩子做飯,經(jīng)常去淮河農(nóng)貿(mào)市場買菜,以前找不到車位只好把車停在路邊。前段時間,她欣喜地發(fā)現(xiàn)市場外施劃了限時停車位,再也不用為找車位煩惱,停放起來也更安心了。
打造文明交通,警力是“軟實力”,設施是“硬保障”。我市針對菜市場、早餐店、小吃店、藥店、便利超市、公廁等臨時停車需求大、停車資源緊缺的場所,提供人性化的20分鐘或30分鐘限時停車服務,切實落實“便民”理念,規(guī)范市民無序停車行為。目前,主城區(qū)設立“綠色停車位”共60處1013個,日周轉車輛約35000輛次,車位利用率顯著上升,有效緩解了“短時停車”造成的車輛違停、交通擁堵問題,更加全面地滿足市民需求,提升居民生活指數(shù)與幸福感。
針對平圩淮河大橋交通擁堵問題,交警部門主動對接日常出行需求較大的平圩電廠、淮河能源煤業(yè)公司、中安聯(lián)合等15家企業(yè)召開“緩堵保暢座談會”,在現(xiàn)有大橋路面寬度無法改變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按照有序放行的思路,采取“分車道放行+公交專用車道+信號燈控制”的治堵措施。方案落實后,中巴、公交及特種車輛實現(xiàn)了一次綠燈即可放行,大橋日均通行量同比增加16%,高峰平均車速同比提高32%,事故率同比下降59%,極大地提升了市民的出行體驗。
近年來,我市持續(xù)對交通堵點、秩序亂點、事故黑點進行優(yōu)化提升,大力開展“交叉口革命”,對50處路口實施一系列的“小手術、小改造”,打通“腸梗阻”,保障行人及非機動車通行順暢。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聯(lián)合淮南高新區(qū)管委會、市建發(fā)規(guī)劃設計院制定了淮河大道與民惠街交叉口、淮河大道與民裕街交叉口等33處交叉口改造方案,推廣使用非機動車二次過街,投資約3000萬元對交叉口進行改造。交警部門結合路口大修改造工作,對路段交通組織優(yōu)化進行重新設計,重點針對公交車站、慢行交通系統(tǒng)、桿件整合以及綠化遮擋問題進行整改和優(yōu)化施工。目前舜耕路、民惠街、國慶路等路段非機動車道提升工作已經(jīng)完成,路段交通安全性、舒適性、便捷性大大提高。
強化宣傳引導,植入文明出行“新時尚”
“小朋友,路口不要亂跑哦,過馬路要看紅綠燈。”
“請自覺遵守交通信號燈指揮,安全文明有序通行。”
“騎電動自行車請規(guī)范佩戴安全頭盔,謝謝您的理解與配合。”
……
每天上午7:15至8:00、下午5:00至6:30,在我市各主要交通路口除了執(zhí)勤的交警,還會準時出現(xiàn)幾名志愿者,他們身穿紅馬甲、手持文明勸導旗,耐心細致地提醒過往行人注意交通安全,對不文明交通行為進行勸導,持續(xù)傳遞“文明交通,從我做起”的正能量。
人人都是交通參與者,人人都做“文明交通使者”。近年來,我市持續(xù)推進主要路口文明勸導志愿服務活動,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yè)單位等積極組織志愿者走上街頭,不斷提升精神文明常態(tài)化創(chuàng)建工作水平,為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和交通安全貢獻力量,助力文明交通和安全出行。
為推動文明交通,我市廣泛印制發(fā)出了《致全市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致廣大機動車、電動車車主的一封信》、《關于駕乘電動自行車文明安全出行的倡議書》等,引導號召廣大市民增強遵守道路交通規(guī)則的意識和能力,共同維護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同時,交警部門廣泛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工作,以“五進”活動為載體,深入鄉(xiāng)村、客運單位、廠礦企業(yè)、社區(qū)、學校等,通過播放視頻、真實案例講解、事故當事人親述等形式開展交通安全、文明出行宣傳。
交通秩序整治工程是一場全警動員、全民參與的交通治理攻堅戰(zhàn)。如今,走在淮南的大街小巷,按秩序行駛、禮讓斑馬線、等紅燈不越線……遵守交通秩序在潛移默化中日漸形成共識,文明交通已成為廣大市民出行的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文明交通的良好格局逐步形成。
(記者 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