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在家便是做貢獻(xiàn),出門買菜有講究——
盡量減少買菜次數(shù) 盡量縮短買菜時間
疫情防控期間,響應(yīng)政府號召在家好好待著,不出門添亂便是做貢獻(xiàn)。而在家最操心的事莫過于吃了,在疫情防控期間家里儲備些好存放有營養(yǎng)的菜是非常必要的,避免三天兩頭出去買菜。
2月4日上午,在老龍眼菜市場,買菜的人雖然和平常比少了不少,但也有一些戴口罩的大爺大媽們拎著袋子在買菜,他們要為一家人的吃飯操心。孫大媽就是這些買菜者之一。
她大袋子、小袋子裝了不少,拎在手里讓人感覺走路都很費勁;春釉鐖蟆⒒茨暇W(wǎng)記者在采訪她時,她介紹說:“今年春節(jié)比較特殊,因為疫情防控,大家有了一個比往年更長的假期,可一大家子一日三餐總要吃飯,我就是買菜前計劃好買哪幾樣,避免在菜市場里亂逛,一次多買一些,既可減少買菜時間,也可減少出門買菜的次數(shù)!
“備足了菜,讓家人吃好,他們就能夠安靜宅在家里,看看電視玩玩手機(jī),一天很快就過去了”孫大媽說。
買菜先確定買什么、一次多買一些,減少出門買菜的次數(shù),這個方法很不錯。孫大媽介紹說,現(xiàn)在生活好了,肉是每天必不可少的,雞鴨、牛羊肉、豬肉等肉類,營養(yǎng)豐富不說,買回來往冰箱一放,很長時間都不會壞,而且市場上多得是。反而是蔬菜難買,很多人逛市場,看著滿街的蔬菜,反而不知道買什么了。
孫大媽指著她買的蔬菜說,冬天蘿卜白菜是當(dāng)家菜,而且比較耐存儲。這是我買的青蘿卜、大白菜、胡蘿卜,這三樣蔬菜平時家里備一點放陽臺上可以存放很久不變質(zhì)。有了蘿卜白菜,我能想出很多種吃法。另外,冬天室溫低,家里還能囤一點土豆、山藥這樣的食材,既能當(dāng)主食又能當(dāng)菜,還比較耐放。
孫大媽對干貨情有獨鐘,她覺得這類東西耐放,還能吃很久。干貨的種類很多,各種蘑菇、木耳、黃花菜等菌菇類,紫菜、海帶、海米、墨魚干等干的海貨,豆角干、黃瓜干等干的蔬菜,可以說是種類繁多,干貨也更容易保存,放在通風(fēng)陰涼處,配什么葷菜都可以,正是宅在家里最理想的菜。
想宅在家里不出門,蛋類不可少。孫大媽說蛋類有益于身體健康。蛋類相對于蔬菜來說,也是比較好保存的,烹飪方式也很多,蒸炒煎煮怎么做都行,可搭配肉類、蔬菜做出各種美味佳肴。
居家少不了水果。孫大媽不建議選擇桔子、桂圓這些容易上火的水果,本身宅在家里運動少,作息不規(guī)律就容易上火,可選擇獼猴桃、橙子、蘋果、火龍果、梨這些,相對來說比較好保存,營養(yǎng)價值高,吃了不容易上火。
作為一家主要負(fù)責(zé)買菜、做飯的孫大媽,她建議疫情防控期間少出門,買菜也要一次多買一些,買一次夠一家子吃好幾天的,這樣就可以減少出門買菜的次數(shù)。
面對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的采訪,她還建議出門買菜時,必須佩戴口罩,盡量縮短買菜時間;避免去家禽市場采購;如需去生鮮市場采購,應(yīng)注意個人防護(hù),首先要避免直接用手接觸動物和動物產(chǎn)品,如需接觸可佩戴手套,接觸后及時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記者 李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