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在每位黨員鮮活而獨有的人生經歷中,都有一個同樣的時期——申請入黨。流轉時光脈絡,每一步都擲地有聲、踏踏實實。19歲,我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充滿憧憬和期待;2011年6月8日,如愿加入組織“大家庭”;23歲,成為兩個聯(lián)合班級的支部書記,扛起重擔、繼續(xù)前行;26歲,參加工作,成為基層黨組織干部和黨務專職工作者,深感使命在肩、擔當有責。
作為黨員,學習黨章黨規(guī)黨紀是入黨的必經之路。但23歲的我,擔任黨組織書記,是信任還有壓力。這位新生“小白”,涉及到發(fā)展黨員、開展組織活動等這些具體黨建實務時,還存在搞不清楚、弄不明白的情況。自此,我開始為成為一名又“紅”又“專”的黨務工作者啟動“開掛”之路。
初心如磐、固守根本,見證我的“可行性報告”!扒叭嗽詷,后人乘涼!鄙蠈W時,新一屆支委會成立,作為支部書記,不能不懂業(yè)務,不會發(fā)展黨員呀。于是“尋人指路”,從師姐那要了一本《黨建業(yè)務知識綜合案例》匯編,下課翻、放學讀,時刻保持著“余愛嗜其文,不能釋手”的狀態(tài)。案例分析更接近于實踐,但理論還要自己逐句找、上網搜!芭ⅰ苯o了我很大的幫助,一篇《發(fā)展黨員工作程序》看下來就有20至30個批注,有注意事項、時間要求。具體到實踐中,拿著班級里十幾份“沉甸甸”的入黨申請書時不能“掉鏈子”,更要與支委嚴格把關,對上級黨委隨時匯報。比如,之后發(fā)展黨員過程中,談心談話內容在前一天就要打好“腹稿”,深學細研入黨步驟,不明白的就自己先找規(guī)章制度,再找前輩咨詢,與其他支部委員互學互助。
馳而不息、扎實篤定,打造我的“升級改造之路”。“一大建黨二建章,秋白統(tǒng)一戰(zhàn)線提。三大國共合作忙,思想組織要獨立……”背這“順口溜”是為了記住黨的歷史沿革。新時代在進步,理論是不斷更新的。黨的十九大一個重大成果就是新黨章的通過,學習貫徹新黨章是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內在要求。還記得在工作后的第一次工作例會時,向黨組織明確表示自己“盡快從學生角色轉變,適應新環(huán)境。”在幾個月后的支部換屆,很榮幸成為一名基層黨組織干部!爸厥袄闲挟,無縫連接!毙闹腥杠S、充滿干勁的同時,感到巨大的“擔子”。那就再從理論抓起,邊實踐邊學習,找差距補短板,上級黨委對新任黨組織干部給予了無限的關心與支持,多想多問多跑腿,讓我成為了區(qū)直機關工委的“?汀,筆記寫了劃、劃了寫。書記每次事無巨細,耐心引導、細心提醒,讓我感受到了組工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久久為功、淬火歷練,擘畫我的“青春藍圖目標”。面對繁重的黨務工作,黨建專職人員任重而道遠,要熟悉掌握崗位必備業(yè)務知識,努力成為黨務工作的行家里手,我深知所有的一切都是組織給予的,所做的一切都要回報給組織。深學善思,為支部建設出謀劃策。前不久在支部換屆后,結合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著手打造“紅色支部”,精選了近50個品種的書籍,為黨員加強理論知識、深化黨性教育培訓出主意、列計劃。將新媒體融入日常學習中,豐富專題講座、參觀學習、先進事跡報告會、電教宣傳片、交流研討、主題演講等形式,牢記不能把活動簡單化為枯燥的“學習日”“例會日”。深入調研,充分利用座談會,把黨員需求和支部“輸出”結合起來,加大“體檢”力度,為支部發(fā)展謀新思路、創(chuàng)新發(fā)展。面對每天嶄新的生活,我明白學透黨建業(yè)務知識,做黨務工作的行家里手,只有用初心浸透“開掛”之路,沒有捷徑。(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