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小甸集“曹氏三門七烈士”
壽縣小甸集位于瓦埠湖東岸,周邊大小村莊星羅棋布。近代以來,這里的人們紛紛走上革命道路,許多人為革命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曹氏三門七烈士”,家喻戶曉,令人景仰。
“曹氏三門”即曹新寬、曹兆君、曹維善三戶人家。曹新寬一門有曹新寬、曹少修、曹淵、曹云鶴、曹云露、曹云屏、曹云青七人參加革命,曹淵、曹云露、曹少修三人犧牲;曹兆君一門有曹濟堂、曹靜、曹云輝、曹定凱、曹云師、曹云謙六人參加革命,曹濟堂、曹靜兩人犧牲;曹維善一門有曹廣化、曹廣海、曹廣梅三人參加革命,兩人犧牲。七烈士事跡可歌可泣。
曹淵(1902-1926),曹新寬、曹少修之弟。學生時代即參加革命活動。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一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1月,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任學兵連黨代表、連長。曾參加第一、二次東征,英勇善戰(zhàn),嶄露頭角。1926年5月,任葉挺獨立團第一營營長。北伐軍出師韶關后,率部星夜兼程,運送槍彈給友軍,圓滿完成任務。6月,與本團第二、三營共同作戰(zhàn),取得北伐戰(zhàn)爭中首次大捷。8月,協(xié)同友軍攻下平江,又率部將敵敢死隊擊潰,使軍部轉危為安,受到傳令嘉獎。8月30日,在攻打賀勝橋戰(zhàn)斗中,指揮救出身負重傷的二營營長許繼慎,并組織第一、二營官兵打敗敵軍主力,打開了通往武漢的最后一道大門賀勝橋。9月5日,北伐軍攻打武昌,葉挺獨立團以第一營為敢死隊,曹淵率部直抵城下,冒著槍林彈雨,組織官兵強行登城,不幸中彈,壯烈犧牲,時年僅24歲!
曹云露(1910-1939),曹新寬之子,曹少修、曹淵之侄。1924年夏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先后入鳳陽省立第五中學、貴池中學讀書,均因參加革命活動被開除。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1年參加瓦埠暴動。后任壽縣紅軍游擊大隊參謀長、皖北紅軍游擊大隊參謀長。1934年秋,游擊大隊轉移到合肥一帶開辟新區(qū),任中共皖西北中心縣委常委。1935年2月,中共皖西北特別委員會成立,任宣傳委員、特委副書記。皖西北紅軍游擊隊擴編為獨立游擊師,任參謀長。1937年夏赴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年底重返安徽從事恢復黨組織工作。1938年1月,中共安徽工作委員會成立,任書記。先后成立了中共六安縣委、中共霍邱特支、中共鳳臺縣委,并在壽縣建立了兩個區(qū)委、15個支部。同時,組建了皖北抗日游擊支隊,支隊曾一度攻克鳳陽縣城、占領壽州古城。可是,就在安徽工委已打開工作新局面時,這年4月,由王明任書記的中共長江局卻在安徽另起爐灶,又組建了以彭康(即方柏)為首的新的安徽工委,曹云露為委員兼壽縣中心縣委書記。不到兩個月,又將其中心縣委書記職務撤銷,派往無為任江北第二游擊縱隊政委。未幾,又將其政委免去,降職派至鄂東游擊隊第五大隊第三中隊任教導員。曹云露職務被一降再降,但他不計個人得失,始終顧全大局,服從組織安排,堅持革命斗爭。1939年9月,國民黨桂系廖磊部和鄂東反共專員程汝懷糾集重兵,突然將五大隊包圍,五大隊猝不及防,犧牲100多人,被俘50余人,史稱“鄂東慘案”。曹云露被俘后,仍挺身與反動派抗爭,遭受嚴刑拷打和百般利誘,堅貞不屈。10月2日,被殺害于鄂東浠水縣汪崗南氏宗祠,時年僅29歲!
曹少修(1886-1947),曹淵二哥、曹云露二伯父。早年參加同盟會和淮上軍,參與創(chuàng)辦革命社團“淮上中學補習社”。1929年6月,與曹樹屏等率領鄉(xiāng)民200多人,準備參與攻打壽縣城內(nèi)反動武裝,途中因渡湖、渡河耗時誤點,未能參戰(zhàn)。這年冬,又與曹樹屏等組織百余人,準備參加六霍農(nóng)民暴動,途經(jīng)肥西趙老廟時,遭敵圍堵,激戰(zhàn)幾晝夜,彈盡糧絕,以致失敗。1931年參加瓦埠暴動,失敗后繼續(xù)進行革命活動。1938年加入皖北抗日游擊隊。1940年當選為津浦路西抗日民主政府參議員,從此,“老參議”成為他的代名。他不顧年邁體弱,經(jīng)常奔波于壽東南及定遠和滁縣等地,宣傳抗日,深受群眾歡迎。1946年8月,路西新四軍主力北撤,他堅持隨趙凱一行80人留守淮西,進行敵后斗爭。1947年9月30日,不幸被地主返鄉(xiāng)團逮捕。這時,其子云鶴已參加新四軍,并任中共壽縣縣委副書記。敵人以曹老名義偽造勸云鶴投降的家書,逼他簽字,他嚴詞斥責,斷然拒絕,敵人將他五花大綁,押至吳山廟、楊廟、瓦埠、下塘集等10多個集鎮(zhèn),游街示眾。每到一地,他都昂首挺胸,對群眾大聲疾呼:“國民黨反動派燒殺淫擄,人人反對,是站不長的;共產(chǎn)黨新四軍先遣部隊已經(jīng)回來了……”10月9日,他預料即將就義,令看守拿來紙筆,奮筆疾書:“吾弟淵為革命而死,吾侄云露,亦為革命而死;今吾亦死。一門三烈士,足以光榮吾門庭!吾死后可葬于呂子厚先生墓側(筆者注:呂為抗日烈士)!辈苌傩逘奚螅恢泄矇哿匣艄の氛J為中共黨員。
曹濟堂(1903-1929),曹兆君之子,幼時讀書,后在家務農(nóng)。1928年執(zhí)意投身革命。開始時被父母誤解。由于革命活動常在夜間進行,曹濟堂夜晚外出,常常很晚才回家,有時徹夜不歸。父母以為他在外賭博,不務正業(yè),對他嚴加管教,經(jīng)常責罵,有時甚至將他手捆腳鏈關進柴房。他嚴守黨的機密,苦苦忍受,從不吐露實情。1929年6月,曹少修等組織領導二百多人,前往壽縣縣城,準備參加攻打城內(nèi)反動武裝,曹濟堂踴躍參戰(zhàn)。途中,隊伍渡湖、渡河耗時誤點,未能如愿。同年冬,曹少修等召集五、六百人,重組革命武裝,準備開往鄂豫皖邊界,參加六霍農(nóng)民暴動,曹濟堂踴躍參加,并被任命為排長。隊伍出發(fā)前,向已身懷有孕的妻子張世蘭告別,說:“我這次外出,生死難測。我走后,生男生女,都留下。”隊伍南下,行至肥西縣趙老廟時,突遭強敵圍堵,激戰(zhàn)幾晝夜,曹濟堂與戰(zhàn)友們勇往直前,沖鋒陷陣。但終因武器落后,彈盡糧絕,遭到失敗。在突圍中,曹濟堂不幸中彈,壯烈犧牲,時年僅27歲!其子(遺腹子)曹云輝繼承父志,成年后參加革命。
曹靜(1906-1932),曹濟堂之弟。1927年,從合肥正誼中學(今合肥三中前身)結束學業(yè)后,即回到家鄉(xiāng)參加中共特支革命活動。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被選為中共堰口區(qū)委委員。1932年春,駐大別山的紅二十五軍準備東征正陽關。縣委要求堰口區(qū)委為紅二十五軍籌措軍糧。此項工作由縣委組織部長仇西華和曹靜兩人負責。曹靜與仇西華兩人于四月的一天,率“借糧隊”,到安豐塘河壩施大郢楊姓大地主家“借糧”。楊姓大地主一口回絕。兩人只好帶領“借糧隊”徑自進入楊家,打開糧倉,進行裝運。楊家地主武裝嚇得四散逃跑。經(jīng)過一天忙碌,“借糧隊”將大批糧食向正陽關運送。傍晚時分,曹靜前往正陽關時,途經(jīng)河壩小學,順便到該校看望幾位老師(老同學)。久別重逢,老同學們熱情接待。曹靜當晚便在該校住宿。不料,被“借糧”的楊姓地主,懷恨在心。探知曹靜當晚留宿河壩小學,便派出20多名武裝人員,埋伏在曹靜走時必經(jīng)之道——小河沿路上。第二天早晨,曹靜匆忙追趕運糧隊伍,行至小河沿時,突遭圍攻。曹靜突圍時中彈犧牲,時年僅26歲!仇西華聞訊,不勝悲痛,賦詩悼念,詩曰:“結伴西行為黨忙,依依一路話衷腸。碧波一路沖鋒過,突焰沖天志氣揚。生死風云無定數(shù),英雄哪料盡夭傷。豪生未付真殘忍,誓必揮戈殺盡光!”
曹廣海(1908-1934),曹維善之子,曹廣化之弟。1923年,15歲時即參加革命活動。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8年考入合肥正誼中學,因參加革命活動,不久被開除;剜l(xiāng)后繼續(xù)參加革命斗爭。1931年春,踴躍參加瓦埠暴動,成為暴動骨干。1932年,遵照中共壽縣中心縣委指示,和曹云露等在小甸集建立游擊小組,實現(xiàn)“四條半槍鬧革命”。曾率隊參加縣委組織的“借糧斗爭”,并組織“借糧運輸隊,協(xié)助農(nóng)民協(xié)會“借糧”。1934年4月,皖北紅軍游擊大隊成立,任副大隊長。其間,率隊在壽縣一帶進行游擊戰(zhàn),先后攻取了呂小圩、洪家圩及合肥大興集偽區(qū)公署,鎮(zhèn)壓了西河惡霸地主畢牛璜。游擊大隊頻繁出擊,給敵人以沉重打擊。這年夏末,蔣介石派一個師,在地方反動武裝配合下,在壽縣地區(qū)大肆“清剿”。為保存革命力量,游擊大隊經(jīng)過整編,精選隊員120多人,于10月初轉移到合肥南鄉(xiāng)彭家圩孜,與合肥游擊隊合并成立皖西北游擊大隊,曹廣海任大隊長,轉入舒城山區(qū)堅持斗爭。10月15日,曹廣海率部在春秋山宿營時,遭敵重兵包圍,曹廣海將由他保管的部隊經(jīng)費交給身邊的同志,命令大家:“你們快走!有部隊就有一切,快!”部隊撤到白花嶺時,得知大隊長犧牲,大家悲痛不已,哭聲震天。
曹廣梅(1910-1931),曹廣化、曹廣海胞弟。童年時即參加革命活動。小甸集特支常在他家開會,每次曹廣梅都主動為會議站崗放哨。1927年,曹廣梅參加農(nóng)民協(xié)會,經(jīng)常為黨組織傳送情報,積極參加反霸斗爭。1931年3月,與兄長曹廣海等一起參加瓦埠暴動;5月參加縣游擊隊,被任命為排長。曾率隊參加攻打菱角嘴大地主李惠濤土圩孜。1931年9月,隨游擊隊從大井寺出發(fā)西進,準備與鄂豫皖蘇區(qū)紅軍會合,途經(jīng)黃家壩時遭地主武裝包圍。曹廣梅突圍時中彈犧牲,時年僅21歲!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當年小甸集曹氏參加革命者人數(shù)眾多,其中烈士尚有曹愛勤、曹鼎、曹發(fā)貴、曹光前、曹化東、曹軍等!盀榱诵轮袊,他們用自己的命換來了國家的命”(“時代楷!睆埜磺逭Z)。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終于誕生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如今,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人民正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從富起來開始走向強起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在成為現(xiàn)實。
篇末補苴:(1)七烈士幼時均在同盟會員、革命文人張樹侯私塾讀書;(2)近年來,七烈士后裔僅曹靜之子曹云礎仍在壽縣小甸集原地居住。曹濟堂之子曹云輝仍在壽縣城關居住。(3)本文主要依據(jù)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年出版之《求索》,并通過采訪曹云輝同志(88歲)撰寫。(管德宏 曹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