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是一個很獨特的諸侯國。
他擁有“春秋五霸”和“戰(zhàn)國七雄”的雙料桂冠,當(dāng)然戴著這兩頂帽子的諸侯國也不止楚國一個,還有秦國和齊國以及由晉國一分為三的韓趙魏。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列強。楚國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列強之一。
有歷史跡象顯示,楚國是“五霸”“七雄”中,最有能力和資本成為戰(zhàn)國的終結(jié)者和中原帝國的一統(tǒng)江山者。
這句話聽起來有些復(fù)雜和繞口,直白地說,就是:當(dāng)初楚國是最有希望最有可能也最有資本成為統(tǒng)一六國的國家。
只是后來,被秦國后來居上,取而代之。
為什么會如此?原因很多。但歷史給出了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原因,那就是王的問題。
沒有雄才大略的王,楚國憑什么?
如果楚國多幾個像莊王、宣王、威王那樣的雄主,楚國也不是不可以!
可是,那句話不是這樣講的嗎?歷史不可以假設(shè)。
2
公元前704年,熊通稱王,這就是楚武王。此前,楚國的國君,都是侯。
楚國傳國有42位君(16位國君)、王(26位楚王),別看數(shù)量不少,但雄才大略的王,屈指可數(shù)、乏善可陳。其中的最杰出的王,也最有代表性的雄主,當(dāng)數(shù)楚莊王熊旅了。以及其后創(chuàng)造“宣威盛世”的楚宣王、楚威王。
似乎正印證了那句話,富不過三代。雄主不過三世。
熊圍這個人,也就是后來的楚靈王,是楚莊王的孫子。熊圍的父親,是楚共王熊審,接替他老爹楚莊王當(dāng)了31年王,之后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大兒子也就是熊圍的大哥熊招,也就是楚康王。楚康王當(dāng)了15年王,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熊員,也就是楚郟敖。
算起來,這個楚郟敖是熊圍的親侄子。
但在王權(quán)面前,不要說親侄子,親兒子親爹都抵不過王權(quán)的誘惑。
楚郟敖四年,公元前541年,楚郟敖生病臥床,于是,熊圍借口入宮探病,用束冠的長纓將楚郟敖勒死。公元前540年,熊圍自立為王,這就是楚國的第26任(君)王,楚靈王。
楚靈王窮奢極欲、荒淫無度,他當(dāng)王12年,基本上把他爺爺楚莊王開創(chuàng)的霸業(yè)差不多敗光了。
楚靈王偏愛細腰之士,“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講的就是他!俺鹾眉氀庇涊d在眾多古籍中。其中,《戰(zhàn)國策》和《墨子》描述得比較詳細,像一個原始的故事!稇(zhàn)國策》《威王問於莫熬子華》篇記錄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華的一段對話。威王聽了莫敖子華對過去五位楚國名臣光輝事跡的介紹,羨慕不已,慨嘆道,“當(dāng)今人才斷層,哪里能找得到這樣的杰出人物呢”。于是莫敖子華講了如下的故事:“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就而不避。章聞之,其君好發(fā)者,其臣抉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誠好賢,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翻譯成白話文,大意就是:
從前,先帝楚靈王喜歡讀書人有纖細的腰身,楚國的士大夫們?yōu)榱思氀,大家每天都只吃一頓飯,所以,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來,都要扶著墻壁不可,坐在馬車上的人要站起來,一定要借力于車欄桿。誰都想吃美味的食物,但人們都忍住了不吃,為了腰身纖細,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愿。我又聽說,君王好射箭的,那他的臣子都佩戴扳指和臂衣。大王一直沒有特別的愛好,如果大王真心誠意喜歡賢人,引導(dǎo)大家都爭當(dāng)賢人,楚國不難再出現(xiàn)像五位前賢一樣的能臣。
楚靈王偏愛細腰,并非是女人之腰,而是“士人”之腰,是男人們的腰,是男性官員的細腰。顯然,楚靈王好“士人”之細腰,并非楚靈王有同性戀傾向,而是楚靈王希望自己的大臣、將軍們不要肥頭大耳、身材臃腫、腰圍無度、大腹便便。也就是,不要成為油膩的“中年男”。
3
晏子被派遣到楚國。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yīng)該從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只好帶領(lǐng)晏子改道從大門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可派嗎?竟派你做使臣。晏子嚴肅地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戶人家,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天就陰暗下來;一起揮灑汗水,就會匯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著肩膀,腳尖碰腳后跟,怎么能說沒有人才呢?楚王說:既然這樣,那么為什么會打發(fā)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要根據(jù)不同的對象,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賢能的國王那里去,不屑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屑的國王那里去。我晏嬰是最不屑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國來了。
這就是今天著名成語“揮汗如雨”“摩肩接踵”的來源。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消息,便對侍臣說;晏嬰,是齊國的善于辭令的人,將要來,我想羞辱羞辱他,讓他知道我的厲害!可是,用什么辦法呢?侍臣回答說:在他來到的時候,請允許我們捆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這人是干什么的?我們就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又問:犯了什么罪?我們就回答說:犯了偷竊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賞賜晏子喝酒。當(dāng)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官吏綁著一個人從楚王面前走過。楚王故作驚訝地問: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瞟著晏子說:齊國人都善于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站在那里,說:我聽說這樣的事,橘子長在淮河以南結(jié)出的果實就是橘,長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們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果實味道卻完全不同。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F(xiàn)在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盜,來到楚國就偷盜,難道楚國的水土?xí)谷嗣裆票I嗎?楚王笑著說:圣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晏子使楚”,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典故;“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則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也是淮南作為“中國成語典故之城”原創(chuàng)成語大系的代表性成語之一。
不過,鮮有人知道,“晏子使楚”和“橘生淮南”居然同源派生,既與晏子有關(guān),還與那個愚蠢的楚王不無關(guān)系。
不錯,如你所知,“晏子使楚”和“橘生淮南”中的楚王,就是那個愚不可及的楚靈王。
由此看來,“淮南”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春秋時期的楚靈王(前540年-前529年在位)擔(dān)任楚王期間,算起來,距今已有2600年了。
4
到靈王十一年的冬天,楚靈王又發(fā)兵去打徐國。當(dāng)時正值下雪,士兵們身著鐵甲,手執(zhí)兵器,暴露在風(fēng)雪之中,寒冷難耐。靈王卻身穿腹陶裘,外披翠羽披,頭頂皮帽,足踏豹皮裝飾的錦靴,站在中軍帳前觀看雪景,連聲贊嘆“真是好雪!”讓士兵們身冷心更寒。
右尹鄭丹勸楚靈王班師,本來已經(jīng)說動了,卻正好伐徐的將領(lǐng)傳來捷報,靈王以為徐國早晚可滅,班師的事也就不提了。
楚靈王常年在外征戰(zhàn),卻不料國內(nèi)出事了。蔡公棄疾(靈王的弟弟,后為楚平王)等人趁靈王不在家,殺掉靈王的兒子太子祿和公子罷敵,立自己的另一個哥哥公子比為王;同時還派人到乾溪去,向楚國的官兵說:你們的國家已經(jīng)換了新的國王,你們要回去的,可以留任原來的官位,你們所擁有的土地也可以歸還你們;如果你們不回去投靠新王,繼續(xù)跟著這個昏君。那么你們被抓住以后,就要被殺頭并夷滅三族。楚靈王的部隊本來就非常不滿,讓他們這樣一說,一下子作鳥獸散。
這個昏庸的王見自己的王位子丟了,還聽說自己的兒子也被殺死,就倒在地下嚎啕大哭,喊天呼地。他對旁邊僅存的兩個隨從說:我不是為自己傷心,我是為兒子傷心。我對兒子多好啊,怎會遭到這種報應(yīng)?
真是應(yīng)了那句話,墻倒眾人推。一個隨從說:你殺別人的兒子太多了,能不到這種地步嗎?靈王被他搶白了這一句話,當(dāng)即止住了眼淚。
楚靈王孤獨極了,一個人在山里閑蕩,走得餓了,就想下山去要點吃的。在下山的路上,他遇上以前的一個熟人,就熱情地和他打招呼說:我都三天三夜沒有吃東西了,給我一點兒吃的吧。可是那人卻說:我們的新國王已經(jīng)下達命令,誰要是送你吃的,就會被殺頭。靈王又氣又餓又累,一下倒在了地下,正好壓在了那人腿上,昏了過去。那人抽出了自己的腿,邊走嘴里還邊說:你這罪惡滔天的家伙,你也有這一天!
困在山中的楚靈王,后來又遇到大夫申無宇之子申亥。正直的申無宇,看不慣楚靈王所作所為,多次勸諫并冒犯過他。很奇怪的是,楚靈王并沒有處置申無宇,這真是一個例外。所以,申無宇臨死時叮囑自己的兒子申亥要報答靈王的恩情。
申亥把靈王請到家中,給他飲食,還讓兩個親生女兒給他侍寢。但靈王這時已經(jīng)沒有這個心思了,衣不解帶,只是哭。半夜里,哭聲沒了。申亥的女兒向父親報信說,楚靈王已經(jīng)自縊而死。
一代著名庸主楚靈王,就是這樣的結(jié)局。
在楚國42個(君)王之中,楚靈王和他的爺爺楚莊王一樣,都是有故事的楚王。
不同的是,一個雄才大略,一個昏庸無道。
歷史沉默不語,后世喧囂如沸。(沈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