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篇歷史紀實文學《考烈王》由黃山書社正式出版發(fā)行。該書由淮南本土楚文化學者、資深媒體人沈國冰歷時3年打磨完成,是全國首部聚焦武王墩墓主人——楚國考烈王熊完的文學著作,填補了多項楚文化研究空白。
作為市委宣傳部2024年度重點文藝精品生產(chǎn)扶持項目和2024年度淮南市重點社科扶持項目,《考烈王》以15.3萬字的宏大架構,不僅詳盡地勾勒了考烈王的一生,更繪制出一幅戰(zhàn)國末年波詭云譎的歷史長卷。本書圍繞強秦崛起的時代背景展開,既講述了考烈王憑堅韌與智慧維系楚國八百年基業(yè)的歷程,也剖析了楚國遷都壽春的緣由、以壽春為都十八年的悲壯過往,更還原了考烈王與春申君、李嫣、李園等人的恩怨情仇。通過這些內容,本書深入探尋考烈王的歷史形象與貢獻,再現(xiàn)了八百年楚國最后的輝煌與落幕的悲壯。
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長、楚國歷史文化學會會長劉玉堂評價其為“基于史實的文學呈現(xiàn),展現(xiàn)八百年楚國最后一位雄主的傳奇人生”;武王墩墓考古發(fā)掘項目領隊、考古學家宮希成則認為,該書能讓讀者“一覽武王墩墓主人波瀾壯闊的一生,傾讀楚國晚期圖強中興的奮起,看盡八百年楚國最后的余暉”。
據(jù)悉,《考烈王》的出版不僅實現(xiàn)了淮南本土楚文化學者的集體夢想,更填補了武王墩考古發(fā)掘研究、淮南楚文化研究、淮南楚史研究、壽春城歷史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多項空白。如今,考烈王穿越2200多年時光,在武王墩與讀者重逢,其傳奇人生與楚國最后的文明余暉,都將在書中一一呈現(xiàn)。
(記者 柏雪 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