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期,七雄的王各自封了不少君。
“戰(zhàn)國四君子”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是戰(zhàn)國時期君的代表。
在戰(zhàn)國晚期的宏闊舞臺上,“戰(zhàn)國四君子”都為所在國家或者所效命的國家(孟嘗君田文擔任過秦相、魏相)建立了卓著的功績。就他們個人而言,他們各自人生跌宕起伏、波瀾壯闊。他們每個人,都站上了人生的巔頂、時代的巔峰。
同樣,他們最后人生命運的歸屬和謝幕也大同小異。
1
孟嘗君田文的名氣實在太大了。大到何種程度呢?
以至于天下人,只知道有孟嘗君而不知有齊湣王。
齊湣王田地和孟嘗君田文是堂兄弟,他們共同的祖父是齊威王。
即便血緣親近如此,齊湣王還是感受到了來自孟嘗君的巨大威脅。
齊湣王設計嫁禍于孟嘗君,孟嘗君為了保命逃到魏國,魏王讓孟嘗君擔任魏相。
孟嘗君覺得齊湣王太過分了,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公元前284年,擔任魏相的孟嘗君鼓動魏國聯合秦、趙、燕攻齊,齊國吃了敗仗,齊湣王逃到莒(今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后來死在那里。
齊湣王死后,他的兒子田法章接任,是為齊襄王。
齊襄王覺得應該彌合父輩們之間的恩怨,于是展現出對于孟嘗君的親近態(tài)度。孟嘗君和齊襄王和解。
孟嘗君去世之后,他的幾個兒子為爭奪孟嘗君爵位,互相之間大打出手,齊、魏聯手滅掉了孟嘗君封地薛邑。
孟嘗君的后代,在西漢建立后,改為薛姓。
2
信陵君魏無忌,一開始并未受到魏安釐王魏圉猜忌。
信陵君是魏安釐王的同父異母弟弟。
信陵君單純地認為,親如同胞,怎么還會防備對方呢。
直到有一次,因為信陵君的有口無心,徹底改變了這一切。
信陵君正在和安釐王下棋,突然齊國北方邊境傳來警報說,趙國發(fā)兵進犯,將進入齊國邊境。
安釐王十分驚恐,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
可是,信陵君卻顯得十分平靜,仿佛無事一樣。
信陵君平靜地勸阻安釐王說,這不過是趙王打獵罷了,不是進犯齊國邊境。
可是安釐王怎么可能相信呢,全無心思下棋。
沒想到的是,過了一會,傳來消息,確認是趙王打獵,不是進犯齊國邊境。
安釐王極為驚訝,問信陵君是怎樣知道的。
信陵君不加掩飾地說,他的食客中有人能深入探知趙王的秘密,只要趙王有什么行動,就會立即報告給他,他因而知道這件事(趙王打獵)的真實信息。
說者無意,聽者忌憚。
安釐王從此不再讓信陵君參與處理齊國機密國事。
安釐王忌憚信陵君,沒能逃過秦國布設在魏都大梁間諜的耳目。
秦國不惜出資萬金,派人到魏國離間安釐王和信陵君的關系,還派人到魏國境內假裝祝賀信陵君登上魏王王位。
因此,安釐王更加猜忌信陵君,最后剝奪了信陵君的兵權。
信陵君從此心灰意冷,每日沉迷酒色,意志消沉,最后郁郁而死。
3
至于春申君黃歇,他和孟嘗君田文、信陵君魏無忌,犯有同樣致命錯誤。
他擔任楚相,擁有淮北十二縣龐大封地,門客三千,日益驕橫,權傾朝野,把持朝政,名氣太大,難免有功高震主之嫌,早已讓考烈王心生忌憚。
但是,春申君自己卻絲毫沒有察覺出考烈王的變化。
如眾人所知,公元前241年,由春申君黃歇主導、楚考烈王擔任縱長,第五次“五國攻秦”失敗,楚考烈王把第五次“五國攻秦”失敗的罪責歸于春申君黃歇。
秦國忌憚春申君黃歇,視黃歇為滅楚最大障礙,不惜花費重金,買通楚都壽春大鼓書藝人,散布抹黑春申君黃歇和楚王后李嫣緋聞。這些傳聞傳入考烈王耳中,加劇了考烈王對于春申君黃歇的猜忌。
楚王后李嫣的親兄李園,憑借其妹得勢,得到楚考烈王信任,漸漸進入楚國政治權力中心。在權力和利益的誘惑之下,李園蛻變成為一個不擇手段、心狠手毒的陰暗小人,取代黃歇為楚相野心膨脹,不斷在考烈王面前搬弄是非、抹黑黃歇。
綜合因素疊加,最終導致考烈王和春申君君相失和。公元前238年,在考烈王去世之后,黃歇從吳地趕回壽春奔喪,進入壽春南門(棘門),被李園埋伏的刺客殘忍殺害。黃歇在壽春的家族人員,悉數被殺。成為當時震驚七國的血腥慘案。
平原君趙勝算是“戰(zhàn)國四君子”中的人生大贏家,結局也是最好的。平原君善于處理與趙王的關系,也不居功自傲,因而沒有受到趙王的猜忌。平原君死后,他的子孫世代承襲他的封爵,但他的后嗣也在秦滅趙之后斷絕無繼。
4
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皆為王族貴族,孟嘗君是齊威王的孫子,平原君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胞弟,信陵君是魏安釐王同父異母弟。
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所建立的卓越功績,雖然不乏個人的奮進努力,但在更大程度上,得益于先天稟賦的強力支撐。
與春申君相比較,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的貢獻,很大程度上來講,都是局限于狹義上,也就是對于其所在國家和族人的貢獻。
春申君與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有著巨大的不同和差異。
春申君出生草根,不是王族出身,沒有王族的光環(huán),也沒有王族的特權。因而可以這樣說,他沒有先天條件的強力支撐,他所取得的卓著業(yè)績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個人的不懈奮進,他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很大程度上是廣義上的,也就是對于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貢獻。
春申君黃歇狹義上的貢獻,是指對于楚國、楚人、楚文化的貢獻。
第一,在楚頃襄王時,他臨危受命,出使秦國,向秦昭襄王分析時局大勢、陳述攻楚利弊,說服秦昭襄王取消攻楚,讓楚國避免了一場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同時,也為秦、楚和解,打下了基礎。
第二,勇擔大任,以身犯險,他陪護太子熊完入秦為質子。為秦、楚和解作出巨大貢獻。為楚國和民眾爭取到10多年寶貴休養(yǎng)生息和恢復發(fā)展時間。
第三,舍命替換太子熊完,設計幫助太子熊完從秦國逃回楚國。為太子熊完接任楚王,立下大功。
第四,支持楚考烈王對秦戰(zhàn)略示弱,發(fā)展與列強友好關系,為楚國恢復發(fā)展營造有利內外環(huán)境,贏得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
第五,鼎力支持楚考烈王滅魯,擴大楚國疆域。
第六,促成楚、趙結盟,受考烈王之命,率領楚軍與魏軍、趙軍會師邯鄲城下,擊敗強秦,解除邯鄲之圍,取得邯鄲之戰(zhàn)勝利。
第七,主導第五次“五國攻秦”。
春申君黃歇廣義上的貢獻,是指對于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貢獻。
第一,春申君黃歇把封地淮北十二縣中的蔡縣治所下蔡,改名為壽春。這是壽春得名之始。當然,學界對此還有不同看法。
第二,主動獻出自己的封地淮北十二縣,設置淮北郡。向楚考烈王力主遷都壽春。春申君黃歇對于楚國遷都壽春,從決策到落地,作出了巨大貢獻。
第三,受楚考烈王之命,進一步營建壽春,為楚國遷都壽春作精心安排、周密準備。春申君黃歇對壽春城的營建作出重要貢獻。
第四,開發(fā)滬、蘇、浙,興修水利,發(fā)展生產,造福百姓,成為上海、湖州、壽縣共同開城之祖。黃歇改封吳地之后,帶去了楚都壽春的先進理念和生產技術,促進了滬、蘇、浙經濟社會發(fā)展。
縱觀春申君黃歇的一生,他也有很多過失。
第一,擔任楚相之后,自持功勞巨大,漸漸權傾朝野,把持楚國朝政,有功高震主之嫌,引發(fā)考烈王忌憚,埋下禍根。
第二,身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高位,位高權重,卻放松自我管束,奢侈無度、貪圖享樂,造成極大負面影響。放縱門客“珠履三千”。特別是沒有處理好與自己的門客李園的妹妹李嫣之間關系,為秦國散布他與李嫣緋聞,離間他和楚考烈王君相關系,提供了可乘之機。也為熊負芻“正本清源”發(fā)動血腥政變奪位,提供了口實。教訓極為深刻。
第三,用人失察,特別是沒有及早洞察和識別門客李園陰險小人、忘恩負義嘴臉,反而提攜、重用品德低劣、能力低下的門客李園。在門客朱英再三提醒下,仍然執(zhí)迷不悟,當斷不斷,最終被李園所害,慘死于壽春棘門。教訓極為慘痛。
“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
“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
“名冠諸侯,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
這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戰(zhàn)國四君子”們作出的各自評價。
君子們的命運起伏,正是戰(zhàn)國那個時代特殊而復雜背景的真實燭照。
想來,讓人感慨。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沈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