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生活講究快節(jié)奏、高效率,行色匆匆、高速運轉、忙碌不停成了很多人生活模式的代名詞。殊不知,有的時候慢下來,靜下來,認真考慮一下,不僅會事半功倍,還會享受其中的過程和樂趣。
小時候,姥姥吃飯很慢,一副細嚼慢咽不慌不忙的樣子,往往都是姥爺早吃好了,姥姥還在吃呢!我們都覺得姥姥吃飯實在太慢了,熱了不吃怕燙,涼了不行要熱熱才吃,姥姥還總是說吃飯不能太快,品嘗不出味道,還會傷胃的。果然,后來,姥爺經常鬧胃病,姥姥總是健健康康的。吃飯慢一點真的有一定的道理。
愛人是個慢性子,做事穩(wěn)重,考慮周到,脾氣好,從不著急莽撞。有時我脾氣上來了想吵架,急三火四地說了好幾句,他好久才冒出一句來,到了那時候我的火也消了,自己也冷靜了,想吵架也吵不起來了。愛人做事總是不慌不忙、一點也不著急。一次出門辦事,我想著早去早回,急匆匆地就想著趕緊走,拉著他就出了門,結果到了地方才想起因為著急忘了帶證件,沒辦法又回去一趟,結果本來半小時能辦的事折騰了一個多小時。在做飯上,我的原則是速戰(zhàn)速決做熟能吃就行,可他還是講究一個慢,小火慢燉,看我著急的樣子,他笑著說“好飯不怕晚”。雖然是等得久了,可是慢火熬飯燉湯,果然味道不一樣,因為中間的過程充滿期待,那飯菜吃起來才叫一個香。
兒子也是慢性子,像極了他爸。每次做作業(yè)都是不急不躁,我著急催促,他卻像個沒事人一樣,說他心中有數(shù)。雖然做得慢,但是保證質量,字寫得漂亮,題也是做一道對一道的極少出錯。俗話說“慢性子有!,我也真是服了他們。
我愛好文學寫作,每次采風回來,就會一氣呵成自覺洋洋灑灑地寫文投稿,可以說我是寫得最快、最早交“作業(yè)”的,為此還曾沾沾自喜認為自己才思敏捷是所謂的快手。可后來我了解到一個文采很好、知名度很高的文友,創(chuàng)作是很慢的,先醞釀再厚積薄發(fā),一篇文章反復斟酌推敲,細細打磨,斟字酌句認真修改,精益求精,所以,發(fā)表的都是精品佳作。對此我真的是自愧不如。慢功才能出巧匠,此話說得不假。
慢生活,慢節(jié)奏,其實不是真的慢,而是一種智慧。從前車馬慢,卻有了等待的樂趣,書信慢,等到信件的一刻是何等的欣喜。愛情進展慢,牽手就是一輩子。所以,在快節(jié)奏中高速運轉的我們不妨抽空停下來,慢慢喝茶、慢慢思考,有時候磨刀不誤砍柴工,三思而后行,先追求質量后追求速度。慢下來,再慢下來,想一想,靜一靜,等一等,不是畏縮不前,而是踏實邁出每一步,每一步都穩(wěn)穩(wěn)的。斟酌,沉淀,在慢中進取,在慢中磨煉,才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