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立新
記得小時候,由于家里人口太多,僅依靠在煤礦工作的父親每月微薄的工資維持生活。那時,雖然生活過得節(jié)儉,但有一年的元宵節(jié),父親還是“奢侈”了一回,買回來兩斤多的豬肉和幾斤蘿卜,讓母親剁成餡,包餃子給我們吃。
由于我年齡太小的緣故吧,不懂家里生活的困頓,美滋滋地吃完香噴噴的餃子后,就纏著父親給我買一盞小燈籠拎著玩。父親一臉無奈地說:“我早在問過了,一盞小兔子燈賣八分錢呢,太貴了,太貴了啊”。被父親的拒絕后,我仍是不依不饒地哭鬧著,執(zhí)意索要燈籠。
為了滿足我的心愿,父親找來一根一米多長的竹子,用鋒利的刀劈成一根根細(xì)細(xì)長長的篾片,又用砂紙把每根篾片的毛刺磨掉,待磨得十分光滑的時候,就將這些篾片編織出燈籠的形狀;用一塊巴掌大的木頭做放蠟燭的燈座,燈籠的上方口沿上用三根細(xì)鐵絲拴上,用來做提線,并固定在一根一尺多長的棍子上;等這一切做好后,找來一張薄薄的紙張,涂滿漿糊后貼在燈籠框的外面,這樣一盞外形并不美觀,甚至粗糙的燈籠就做好了,父親在燈籠里的燈座上放上一截點(diǎn)燃的蠟燭,讓我拎出去玩。
不知是父親做燈籠的手藝太差,還是我玩得太瘋了,沒過多久,燈籠就被里面的蠟燭給燒毀了。母親看到我拎著毀壞了的燈籠,滿臉懊惱地回來,就從菜籃里挑出一個外形修長的蘿卜,用刀把蘿卜的兩頭頂尖去掉,變成一個胖墩墩的樣子,隨后母親又用小勺子,小心翼翼地一點(diǎn)點(diǎn)掏空蘿卜的中間。掏好之后,蘿卜燈的大致雛形就出來了,不過,我嫌太丑了,拎出去怕別的小朋友笑話我,就不愿意要。
母親笑著對我說:“我還沒有做好呢”。然后用小刀在蘿卜燈的邊緣,一刀一刀,很耐心地雕刻花紋,又在蘿卜燈的外壁上,雕刻兩只憨態(tài)可掬的小豬,用來做裝飾?粗兊闷疗饋淼奶}卜燈,我驚嘆母親的手真靈巧!最后,母親在掏空的蘿卜燈里倒入燈油,并找來一點(diǎn)細(xì)細(xì)的棉線,放入蘿卜燈中的油里當(dāng)做燈芯。母親還在蘿卜燈的上口邊緣,引出三根線系在一根小棍子上,就這樣,一盞可愛的蘿卜燈總算做好了。我美滋滋地拎著母親做的蘿卜燈出了門,因?yàn)樾缕,也因(yàn)樘}卜燈實(shí)在太可愛的緣故,引得小伙伴們投來羨慕和好奇的目光,紛紛用自己的燈籠和我交換,爭著要玩一會兒。
隨著時光的流逝,現(xiàn)在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母親當(dāng)年用那盞蘿卜燈告訴我,不管生活怎樣困頓、窘迫,只要心里有追求、有夢想,循著那盞燈光,就一定能找到腳下的路,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并不奢華,但一定是美麗與純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