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聞迪
小區(qū)附近原先有許多店鋪,賣衣服的、賣文具的、賣小吃的,鼎盛時,一間連著一間,差不多形成了一條小街,一派繁華景象。
不過,這兩年,因為種種原因,一間間店鋪人去屋空,掛出了“轉讓”、“出租”的招牌,從那兒經過,難免有些莫名的傷感。
而“惠眾小吃”還在經營著,像一條小船,穩(wěn)穩(wěn)地行駛在風浪里。
我曾問過老板:“張叔,這店會一直開下去吧?”
在柜臺后面忙碌的張叔揚起一張憨厚的笑臉:“會呀!不然,那些保潔阿姨、快遞小哥和工地上的人上哪兒吃飯呢?”
我如同吃了一顆“定心丸”,心情瞬間好了許多。
“惠眾小吃”是這條小街上開得最早的店鋪,也是裝潢最樸素的店鋪,樸素到幾近簡陋:店面不大,木板門、玻璃窗、木制招牌,夏天安一扇綠紗門擋蚊蠅,冬天掛一條棉布簾保暖氣。走進去,四壁粉白,天花板上安著日光燈,七張桌子擺得整整齊齊,柜臺上擱著一盆蔥蘢的綠蘿,無論何時,都是一副窗明幾凈的樣子。
小吃店中午和晚上營業(yè),花樣不多,只有炒飯、面條、餛飩、包子這幾樣,外加一道魚骨豆腐湯;与m少,勝在新鮮衛(wèi)生、分量實在、價廉物美,因而極受歡迎,回頭客眾多。他家的包子,油重、肉多、個頭大,食量小的,吃半個包子外加一碗湯就飽了;食量大的,兩個包子一碗餛飩足矣。干體力活的人最喜歡他家的包子。他家的魚骨豆腐湯,是張嬸每天早早到碼頭魚市買剛網上來的鰱魚的魚頭魚骨配上新鮮豆腐、小火慢熬出來的,湯汁奶白、營養(yǎng)美味,只需一元錢一碗,可以任意續(xù)湯。我曾半開玩笑地說:“這樣做生意要虧本的!睆埵搴竦赖匦Γ骸肮蕾I賣不虧本,心存善良則無憂!毕氩坏矫膊惑@人的張叔能說出這么有哲理的話。
每到飯點,“惠眾小吃”便顧客盈門,進店吃的、打包帶走的……張叔張嬸忙得汗都顧不得擦。誠如張叔所言,來這里吃飯的大多是普普通通的底層勞動者,他們不講究什么,只需好好吃上一頓熱飯,恢復精神和體力,然后繼續(xù)出去奔波。也有賒賬的,張叔并不計較:“先吃飯。飯要吃好,才有力氣!
到“惠眾小吃”吃飯的快遞小哥多半是點完餐打包帶走的。張嬸會把飯菜包裹得嚴嚴實實,天冷的時候還會加上一層保溫紙,而打包費只收八角錢。有老主顧建議張叔提高飯菜價格和打包費,攢錢把店面裝潢得高檔點,吸引一些“優(yōu)質”客戶,多賺點錢。張叔聽了只是笑笑:“現在這樣挺好的。”
到“惠眾小吃”吃飯的還有附近高中的學生。每有學生來吃飯,張嬸必定把碗里的飯堆得冒尖,另外盛上一大碗撒著蔥花、奶汁般的魚骨豆腐湯:“多喝點,補鈣。”時間久了,學生們親切地叫她“嬸娘”。
去年因為疫情的緣故,“惠眾小吃”有段時間沒有營業(yè),重新開張的那天,老主顧們紛紛前來打招呼:“真擔心你們也不干了! “需要幫忙嗎?”“物價漲了,你們也漲點價吧!”……重新開張后沒人賒賬了,打包的人盡量自己帶飯盒。飯菜價格漲了一點,張叔不好意思地跟顧客解釋著原因,大家體諒地說:“明白,都不容易!”
有句話說:“你若有情,人間不寒;你若不離,世界不遠!毙拇嫔埔猓竞翊,任世事紛擾,心,始終安然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