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保委提醒:預付式消費需謹慎
“去年10月份辦的汗蒸卡,過完年后準備去汗蒸的,結果老板不見了!”2月27日,一位姓蔣的女士撥打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的熱線電話反映自己的遭遇。
據(jù)蔣女士稱,去年10月,她所在的新社東村小區(qū)附近開了一家汗蒸館,當時做活動是充200元做22次,充400元做46次,充的越多,送的次數(shù)越多,蔣女士覺得比較劃算,當場就充了400元,并詢問了使用方式和時間。店員告訴蔣女士這個充值卡不限人數(shù)、不限時間,隨時都可以汗蒸。因為之前天氣一直比較暖和,直到去年12月,蔣女士才開始去汗蒸,一般一周三次,有時是蔣女士一人,有時是幾個好朋友一起,都是使用蔣女士的卡。
今年2月3日這天,蔣女士再去汗蒸,店員告訴蔣女士因為過年放假,汗蒸館從2月6日開始休息,當時蔣女士還挺詫異怎么這么早放假?店員稱因為老板是外地人,想早點回家過年,所以汗蒸館也休息了。
一直等到2月23日,蔣女士想著年初八都上班了,汗蒸館也應該開門了,便前往汗蒸館看看,誰知大門緊閉。蔣女士撥打了當時充值卡上的電話號碼,可沒人接。就這樣,蔣女士每回路過汗蒸館都要看看,有時遇到同樣辦了充值卡的鄰居,互相也打聽著,可大家都沒有消息。直到2月27日下午,蔣女士再次路過汗蒸館時發(fā)現(xiàn)門開了,但一打聽后才知道這是房東來收房子,準備再次出租。房東稱年前租客就把房租結清了。當時租客稱老家有事,要急著回家,看租客確實著急,而且房屋也沒有損壞,房東就同意了,沒想到還有后續(xù)問題。聽了房東的話,蔣女士才知道自己掉進充值卡的陷阱了。
對于蔣女士的遭遇,市消保委的工作人員表示,預付式消費模式雖然具有價格優(yōu)惠、支付便利等優(yōu)勢,但同時也存在著商家服務“打折”或“縮水”、商家關店走人或轉手他人以及極少數(shù)商家詐騙等潛在風險,像這種汗蒸館、美容美發(fā)、健身娛樂等以優(yōu)惠充值形式吸引消費者,而后關閉停業(yè)的案例不在少數(shù),但很多市民還是會因為看著很美麗的優(yōu)惠政策上當受騙。因此,市消保委再次提醒廣大市民,在進行預付式消費時,應提高防范意識,做到謹慎理性,“消費者最好選擇證照齊全、市場信譽度高、經(jīng)營狀況良好的商家辦理充值卡,辦卡時盡量不要一次性充入過多金額;同時要妥善保管好發(fā)票和消費憑證,如果發(fā)生消費糾紛,消費者可根據(jù)相關證據(jù)依法維權。
(記者 王玲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