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師節(jié)典禮上,浙江大學兩位教授因常年堅持在本科生教學一線,并受到全校師生的廣泛認可,每人獲得了“浙江大學心平獎教金”100萬元的獎勵。此事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聯(lián)系平時經(jīng)常從電視、報刊、網(wǎng)絡(luò)等新聞媒體上耳聞目睹到諸如突出貢獻獎、見義勇為獎、優(yōu)秀作品獎等,筆者也就很自然地想到了“獎”與“講”。
“講”無疑是一個我們最熟悉不過的詞。從“講政治、講黨性、講道德、講文明、講科學、講奉獻……”到“講衛(wèi)生、講禮貌、講義氣、講團結(jié)、講風格、講信用……”可謂是不勝枚舉。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難看出,“講”強調(diào)的是自我的一種修養(yǎng)、一種品格、一種風尚,更是一種境界。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并時時嚴格要求自己,將憎惡“假、惡、丑”,弘揚“真、善、美”變成一種自覺的日常行為的人,才有可能做到這樣的“講”,進而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受別人尊敬的人。
而“獎”則是對恪守“講”的人的一種褒揚與激勵,從而為人們樹立起學習的榜樣,讓其及時發(fā)揮出更多更大的“正能量”,進而激濁揚清,弘揚正氣,徹底杜絕那種類似讓堅守“講”的英雄模范們流血流汗又流淚的極不公平的社會現(xiàn)象的發(fā)生,促使人們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自覺地做一個“講”的實踐者,最終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健康向上、積極進取、互幫互助、誠信務(wù)實、樂于奉獻……的良好氛圍。
由此可見,一個好的社會風氣、一個好的社會制度,就是要把“講”與“獎”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以“獎”促“講”——“獎”只是手段,“講”才是目的,最終使“講”者更“講”,直至發(fā)揮到極致。果真如此,“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徐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