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潘玉良畫展能源城受捧說開去

為期19天的潘玉良畫展在淮南展出期間,引起了市民的普遍關注,由此也引出了一個話題:被稱為陽春白雪的高雅藝術在能源城似乎已從遙不可及變成人們的自覺追求。高雅藝術的普及風暴也許已經(jīng)到來。
[事件] 潘玉良畫展能源城受捧
潘玉良畫展展出期間,記者不止一次地來到市博物館四樓身臨其境地觀賞。走進展廳,藝術氛圍撲面而來,畫展很特別地打造成彎曲長廊的樣子,回環(huán)往復最后又回到起點,清雅靜謐,真有點曲徑通幽的感覺。記者有一次中午前去觀賞的,本以為這個時間不會有人來觀看畫展,然而現(xiàn)實狀況卻大大出乎記者的預料,至少有十幾人在畫廊中細細觀賞,有夫妻,有母女,大家都靜靜地看著,時不時小聲議論著,還贊許地點點頭,生怕破壞了這藝術氣氛。參觀者皆為傳奇女子潘玉良坎坷的一生所感動,為她奮斗不息的精神而贊嘆。一位參觀者看了潘玉良的畫作感嘆:作為一名女性畫家,她用表現(xiàn)女性軀體的生命力和軀體健康之美來強調(diào)女性的尊嚴,賦予了作品豐富的感情世界。
記者從畫展承辦單位淮南市博物館了解到,潘玉良畫展近20天連續(xù)向市民展出,一直受到市民的極大關注,甚至在大年三十,仍有很多人前去欣賞,春節(jié)七天假期間,畫展接待的人最多。據(jù)了解,整個畫展共接待2萬余人次,平均每天有一千多人次。從市民的留言中,可以看到他們對潘玉良作品的體會。參觀者武某還寫下了一首七律表達感慨之情:玉良畫展不尋常,身在異域愛家邦;錚錚鐵骨華夏魂,獻身藝術慨而慷。作品兩千回故土,畫壇藝苑吐華章;今日感思女畫師,大千世界溢芳香。
[分析] 遠距離欣賞造就“文化沖動”
潘玉良畫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更是在兩節(jié)期間掀起了一股藝術熱,那么這樣的高雅藝術對于淮南市民來說到底具有多大的市場,如何來看待高雅藝術一路走高的受歡迎趨勢呢?在畫展結(jié)束后,記者采訪了淮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孫獻光,他仔細地向記者闡述了高雅藝術在能源城的一些情況。
孫獻光說,很多人認為淮南市民的素質(zhì)無法達到欣賞高雅藝術的水平,這是錯誤的觀點,并不是能源城的市民不能夠欣賞,而是長久以來高雅藝術進入淮南的機會實在太少,也沒有太多此類的服務向老百姓提供,其實,數(shù)十年前梅蘭芳來淮演出時,盛況空前,真可謂是萬人空巷。近年來,高雅藝術漸漸正以較快的腳步走入老百姓的生活。近幾年,淮南市舉行過一系列音樂會,比如早幾年舉辦的盛中國小提琴演奏會,以及去年舉辦的上海愛樂樂團演奏會,從反響情況看,效果都比預期要好的多,即便是商業(yè)演出,門票也是銷售一空。
“這次,畫展的效果出乎人的意料,這就說明,淮南的群眾并不是沒有欣賞高雅藝術的水平,而是一直以來都處于遠距離的欣賞狀態(tài),他們或在電視上看,或是外出旅游時看,卻很少身臨其境地去欣賞,這就造成了一種‘文化沖動’,當有一個機會可以讓他們大開眼界,汲取營養(yǎng)的時候,這種零距離的接觸就會讓這種‘文化沖動’爆發(fā)出來。”孫獻光向記者分析了這樣一種狀態(tài)。
誠然,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群眾長久以來積累了對于文化的渴求,在物質(zhì)生活豐富的基礎上就大大提高了對于精神層面的消費要求,一旦有了這樣的機會和條件,老百姓的渴求心態(tài)就會轉(zhuǎn)變成需求的狀態(tài),對于高雅藝術的追求氛圍也就會日盛。孫獻光說道,高雅藝術雖然已經(jīng)來到我們身邊,然而,對于能源城來說,一些硬件條件卻還達不到,“比如《圖蘭朵》,比如《天鵝湖》,這樣的大型演出需要的環(huán)聲通道,樂器發(fā)聲需要的自然傳送效果我們根本無法達到,因此下一步工作就是必須加快這一方面的建設。”記者了解到,目前,籌備淮南大劇院的工作已經(jīng)被提上了日程,加大淮南市博物館的改造以及科技館的建設都說明了藝術正在更進一步地被重視。
對于政府來說,盡可能多的運用自身的力量,結(jié)合社會的力量,為市民提供高雅藝術的環(huán)境,這是很重要的。孫獻光說道,現(xiàn)在對于能源城的藝術發(fā)展來說,需要做的還很多,除引進高雅藝術外,培植受歡迎的本土藝術力量也很重要。他表示,淮南市的少兒藝術興盛的現(xiàn)象,從另一個層面上也能夠看出高雅藝術的傳承性;茨鲜幸灿胁簧賰(yōu)秀的青少年在全國各地演出,這就表明,能源城不僅可以引入高雅藝術,更可以將高雅藝術輸送出去。
[現(xiàn)象] 特長班是藝術普及的助推器
放眼望去,能源城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接受各種特長的培養(yǎng),繪畫、舞蹈、小提琴等培訓班里,小到三四歲,大到十好幾歲的孩子比比皆是。
3月7日,記者來到市內(nèi)一家比較大的樂器培訓班,隨機采訪了幾個孩子以及家長。
“現(xiàn)在學音樂美術的孩子越來越多,人家都學了,咱孩子也不能落后不是嗎?”
“我以前就想學個鋼琴什么的,但是沒條件,所以想讓孩子學學,有一技之長也是不錯的。”
“以后光靠文化課好也是不夠的,對于孩子自身氣質(zhì)的培養(yǎng),我覺得還是要學些藝術性的東西,對于孩子的整體性塑造都是好的!奔议L們?nèi)缡钦f。
“想讓自己自信,都說藝術氣質(zhì)是由內(nèi)而外的,所以學點藝術陶冶情操,并擁有欣賞家的眼睛!狈锻瑢W的話道出了很多學生的心聲。她們不再是簡單的追星,而是從實質(zhì)上去接近文化,接近藝術。
在田區(qū)某畫室里,畫室主人對記者說,現(xiàn)在學習繪畫的孩子很多,他們畫室?guī)缀趺刻煲o學生開課,現(xiàn)在的孩子理解力和領悟力都比較高,可見受到了不少熏陶。記者看到孩子們正在學習素描,一個個盆盆罐罐被描畫的栩栩如生。家長王女士說,原本她也不是很懂美術或音樂之類的,陪同孩子學習了后,自己也算是入了門,去年她帶孩子去看了淮南市新年交響音樂會,真正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
必須承認的是,無論人們出于什么樣的目的和心理,高雅藝術的確已經(jīng)和我們靠的很近了,它不再像以前說的文化奇葩那般遙不可及,而是就在我們身邊。
[理性]高雅藝術更需要用心去體會
隨后,記者又采訪了從事美術教育多年的淮南師范學院的老師,他們對現(xiàn)如今高雅藝術迅速飛入尋常百姓家也有自己的見解。倪龍嬌老師是淮南師范學院美術系副主任,她記得自己上小學的時候,根本沒有什么像樣的美術課,教材也沒有,就是老師在黑板上畫,同學們隨便在小本子上學上兩筆,畫的最多的就是小鴨子之類的東西。直到中學了,才接觸到美術教材,但美術課或音樂課常常成了自習課,更別說什么欣賞繪畫和音樂的名作了,條件不允許。只有上了大學后,才真正了解到什么是美術,F(xiàn)在的中小學不光有質(zhì)量上乘的教材,而且美術課本更注重學生的欣賞和動手能力,所以孩子們在欣賞高雅藝術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美術系老師汪保群說,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今的人們似乎已經(jīng)把諸如美術、音樂一類的高雅藝術當做自己的生活的一部分了。這次潘玉良畫展在淮南能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從淮南近幾年舉辦的音樂會、少兒舞蹈節(jié)等都能擁有眾多的觀眾這一現(xiàn)象也能看出市民對高雅藝術的渴求。
如何才能更好地去欣賞那些高雅藝術呢?老師們想告訴大家一個普遍的道理就是:無論繪畫、雕塑、音樂或其它藝術門類,每個人欣賞的角度不同,感受到的美也不同。只要我們在欣賞它們時充分調(diào)動全部的審美觸覺,用心去與作品交流,帶著虔誠的心去接觸作者的心就一定可以領略到藝術的魅力!
圖為潘玉良畫展(來自淮南市民博客)
(記者 付莉榮 陸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