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日下午4點30分,淮南市公安局大院內(nèi),隨著一輛警車的駛?cè),霎時鞭炮齊鳴,一對老夫妻帶著家人手捧錦旗,眼含熱淚,“撲通”跪倒在前來迎接他們的公安局領(lǐng)導面前,他們要感謝淮南市公安局為他們的兒子討回了公道,他們要讓世人都知道,正是民警們的不懈努力,才使犯罪嫌疑人在逃竄了十三年之久后終究難逃法網(wǎng)。
疑犯程某從警車上被押下,這同時宣告著一宗十三年前發(fā)生的命案終于成功告破。
疑犯傷人逃竄后致人死亡
宋某與程某均家住謝家集區(qū)某村,二人彼此十分熟悉。1996年3月24日,宋某和程某相約去“搗”兩盤桌球。兩個20開外的小伙子在開始時約定,由輸?shù)囊环礁督o桌球老板盤費,就這樣,你來我往,幾盤下來,宋某輸了,但宋某想讓程某付錢,程某當然不能答應(yīng),兩人發(fā)生了口角,便廝打了起來,宋某的鼻子被打出了血。治安哨所的民警把二人帶了去,責令程某賠償宋某醫(yī)藥費100元,程某答應(yīng)了。本以為事情就此了結(jié)。誰知幾天后發(fā)生的事卻讓人完全意想不到。3月30日程某約宋某說要給他100元醫(yī)藥費,宋某于是和程某來到謝家集區(qū)李郢孜某處,程某和宋某在協(xié)商過程中,矛盾再次激化,此時的程某十分惱火,又和宋某動起手來。程某不知從哪里弄出把刀來向宋某刺去。一轉(zhuǎn)眼,宋某倒地,鮮血直流。沒有料到如此后果的程某十分害怕,他匆忙逃離現(xiàn)場。可憐宋某在被一個好心人送往醫(yī)院后,不治身亡。
警方抓捕的腳步一刻未停
兇案發(fā)生后,謝區(qū)警方迅速趕往案發(fā)現(xiàn)場勘查取證并展開抓捕。但此時的程某早已逃得不知所蹤。不能讓程某逍遙法外,民警們開始了艱苦的調(diào)查摸排。在程某家附近,在程某老家阜陽臨泉縣,在一切可能出現(xiàn)程某的地方,民警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一家一戶地摸排,一個人一個人地打聽,但程某好像人間蒸發(fā)了一樣,沒有人說看到過他,也沒有人能提供有價值的情報,時間就這樣無情地流逝了。卷宗變得發(fā)黃了,偵辦此案的民警也換了幾茬,但不變的是民警抓捕疑犯的決心。2009年年初,淮南市公安局開展了偵破命案積案的專項行動,謝家集區(qū)公安分局把此案列為掛牌必破案件。民警們在歷年偵查的基礎(chǔ)上,重點圍繞犯罪嫌疑人的社會關(guān)系緊盯不放,和程某的家人談心,希望他的家人能在知道他在哪里的情況下敦促其自首。程某的老家在臨泉縣一偏僻的村莊,路非常難走,稍微下點雨,地就泥濘不堪。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民警幾下臨泉,布點摸排……2009年7月下旬,民警終于獲得一個重要線索:據(jù)可靠消息,疑犯化名張某在上海某處……
化名打工終難逃被抓命運
7月28日凌晨,謝家集公安分局刑警大隊長羅太敏帶領(lǐng)專案組成員民警王春喜、李家慶抵達上海,希望一舉將疑犯擒獲。在上海警方的配合下,經(jīng)過兩天的緊張比對,民警們確定了在松江區(qū)某企業(yè)打工化名張某的人就是他們要找的案犯,并且鎖定了疑犯所居住的地方為上海松江區(qū)的一偏僻村莊353號。為了盡快抓住罪犯,7月31日一大早,羅太敏就率民警趕往松江區(qū)某處摸排。一到地點,大家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原來疑犯所住的那個村莊很大,約有400戶人家,許多是租住房子的外地打工者。村里的房子比較亂,而且每家每戶的門牌號并不是按順序標注。既然不能很快找到,那就喬裝而去,可不能打草驚蛇,三個人小心翼翼地排查走訪著,在不懈努力下,353號房終于出現(xiàn)在民警們的視野中。羅太敏決定立即蹲點守候疑犯的到來,一直等到下午3點多,不能再等了,羅太敏當機立斷,立即趕往疑犯所在工廠抓捕。在工廠里,民警立即找來廠里工作人員核實有沒有一個叫張某的人,工作人員的回答令大家頗感意外,沒有!這是怎么回事呢?專案組趕緊拿出疑犯相片請工人指認,這次的回答是,是他啊?他叫程某某,原來,疑犯到工廠打工時又換了名字。虛驚一場,在這家工廠的車間里,民警們見到了多年來淮南警方“魂牽夢繞”之人,犯罪嫌疑人程某。在亮明了身份后,程某的目光頓時呆滯,短暫的抵抗后,程某徹底交代了自己的罪行。8月3日,程某被押解回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