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山,1901年出生于鳳臺縣丁家崗(今潘集區(qū)平圩鎮(zhèn)丁郢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928年,丁文山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鳳臺縣委委員、縣長、縣委書記等職務。淮水奔流不息,丁文山率領鳳臺人民抗日斗爭的事跡也一直在淮河兩岸傳頌。
1939年,丁文山決定殲滅以許魯初為會長的日偽維持會。一天夜晚,丁文山帶領游擊隊翻墻潛入維持會大院,手持槍支大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活捉許魯初,俘虜30余名偽軍。第二天逢集,丁文山在古溝集召開群眾大會,槍斃了罪大惡極的漢奸許魯初,被俘虜?shù)膫诬娊浗逃笕壳不。對于這次鋤奸,廣大人民拍手稱快。
自此,丁文山在鳳臺縣委的領導下多次打擊駐淮日軍、日偽軍,不僅鞏固了抗日民主政權,也極大鼓舞了沿淮兒女抗日的斗志。至今在淮河岸邊仍流傳著“丁文山打鬼子”的故事。
1940年,蜷伏在淮河邊上老牛墳炮樓里的日軍經常出來騷擾百姓,襲擊抗日武裝人員。一天夜里,丁文山帶領15名武裝戰(zhàn)士,每人編一條柳條帽,借助點點星光,神不知鬼不覺地包圍了老牛墳日軍炮樓。隨著丁文山的一聲命令,頓時槍聲大作,子彈從四面八方呼嘯而來。酣睡中的日軍驚慌失措,從炮樓上借助探照燈拼命射擊。丁文山讓戰(zhàn)士們將柳條帽放在土堆上,迅速撤離。敵人以為土堆上的柳條帽就是偷襲戰(zhàn)士,放了一夜空槍。直到天亮,才發(fā)現(xiàn)中了計。
同年11月的一天,丁文山得到消息,日軍一艘汽艇西駛鳳臺城,裝運物資后返回田家庵。下午1時,丁文山帶領武裝戰(zhàn)士30人,在平家灘設伏。當日軍汽艇進入設伏圈時,丁文山手槍一響,擊中汽艇上的一名日軍,十幾支步槍同時開火,日軍慌忙拋掉貨船迅速向田家庵逃竄,丁文山截獲日軍拖輪上的軍需物資。
1941年1月初,日偽團長楊立言帶領一眾敵人竄到蘇涂村,對抗日根據(jù)地進行騷擾。丁文山帶領武裝戰(zhàn)士按照縣委指示配合新四軍第688團的一個營兵力,連夜把敵人圍住。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烈戰(zhàn)斗,敵人躲進了炮樓,成了甕中之鱉。通過喊話、勸降、火力高壓,炮樓里的敵人舉手投降。這次戰(zhàn)斗打死打傷敵人100多人,繳獲長短槍210多支。這次戰(zhàn)斗,得到了彭雪楓的表揚。
1941年4月,鳳臺抗日民主政府轉移津浦路東抗日根據(jù)地,5月,丁文山被調往邳濉銅地委工作不久,奉命到剛被收編不久的36中隊任政治委員,到職僅九天,這個部隊叛變投敵,丁文山被捕關押在徐州監(jiān)獄。
他聯(lián)絡獄中黨員秘密成立了獄中黨支部任組織委員,一天因敵人殘忍地折磨難友,丁文山怒不可遏,大罵日本看守,遭敵嚴刑拷打,殘酷的日軍放狼狗咬他,丁文山堅貞不屈仍大罵不止,由于流血過多昏死多時不醒,被敵人扔在徐州東門墳場上,幸被八路軍炊事員老張頭發(fā)現(xiàn)救回。為此,邳濉銅地委把他的事跡編印成冊,編成快板書在部隊廣為宣傳。
在解放戰(zhàn)爭中,丁文山曾任鳳臺縣縣長兼任縣大隊長,為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重要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丁文山歷任鳳臺縣委副書記、阜陽地委農委主任、壽西湖農場廠長等職務。1974年,丁文山病逝于鳳臺,享年73歲。英雄雖逝,浩氣長存,他舍生忘死、抗日救國的精神,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沿淮兒女。
(記者 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