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嚴)8月30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上了解到,今年入汛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防汛抗旱形勢,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及有關縣區(qū)、部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強化底線意識,加強預警研判,全面落實應急響應各項措施,織密織牢防汛抗旱“安全網”。
據介紹,今年,我市梅雨期偏長,6月19日入梅,較常年偏早2天;7月15日出梅,較常年偏晚4天,梅雨期長度26天,全市平均梅雨量236.6毫米,較常年(239.3毫米)基本持平。受上游持續(xù)來水影響,我市淮河干流水位上漲迅猛;茨险舅7月18日0時48分達警戒水位22.30米,受上游洪峰過境影響,7月20日20時24分達峰值水位23.16米,超警戒水位0.86米。7月24日,淮河正陽關站、魯臺子站、淮南站水位均降至警戒水位以下。全市共3.7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2.4萬畝,其中成災0.2萬畝,絕收2.2萬畝,直接經濟損失4824.18萬元,其中農業(yè)損失3361.52萬元,工礦商貿損失58萬元,基礎設施損失1348.66萬元,公共服務業(yè)損失56萬元。
面對嚴峻防汛形勢,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市應急管理局充分發(fā)揮統(tǒng)籌協(xié)調作用,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全力做好防汛抗旱搶險救災各項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了災害損失,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據介紹,目前我市仍處于主汛期,接下來市防指辦將重點開展臺風和強對流天氣的防范應對。密切監(jiān)視雨情、水情發(fā)展變化,及時預警提醒,組織多部門會商研判;嚴格落實預警響應聯(lián)動和直達基層責任人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確保預警信息及時到村、到戶、到人。另外,還將加強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聯(lián)排聯(lián)調,做好建筑地下空間出入口的擋水防淹措施,做好極端天氣、臺風期間水面船只回港避風、水上作業(yè)人員上岸避險、高空作業(yè)人員轉移疏導、城鄉(xiāng)廣告牌等基礎設施加固、旅游景區(qū)疏導管控等,如遇險情將提前果斷轉移受威脅群眾,及時落實“關停撤”措施。